深度:红魔易主风云再起,格雷泽家族为何将面临关键抉择?

作者:乐球直播       时间:2025年10月12日 00:09



雷速体育10月11日讯 曼联所有权变动牵动全球球迷心弦,从格雷泽家族的精妙股权设计,到中东资本的潜在入局,这场博弈远非简单的商业交易。当足球传统与资本力量在老特拉福德碰撞,俱乐部百年积淀的文化灵魂将走向何方?这既是资本市场的风向标,更是现代足球命运的缩影……

当红魔易主主风云再起,格雷泽家族为何将面临关键抉择呢?对此,《TA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。在此,媒体提到的关键内容为各位球迷朋友们编译整理如下。

权力核心的瑞士密会与暗流涌动

近日,曼联俱乐部的权力核心们齐聚瑞士,举行了一场常规的执行委员会会议。这个由共同所有者吉姆·拉特克利夫爵士主导、通常每月一次的会议,照例出现了至少一位格雷泽家族成员(乔尔或阿夫拉姆)、INEOS高层以及首席执行官奥马尔·贝拉达的身影。

尽管上周六的英超胜利暂时缓解了主教练鲁本·阿莫林的压力,也让会议气氛轻松了一些,但老特拉福德的高层们心知肚明,球迷群体中酝酿的不满情绪远未消散。

然而,曼联的宁静从来都是短暂的。周三,拉特克利夫就阿莫林的帅位发表了数月来最深入的公开评论,给出了“三年证明期”的说法。紧接着在当晚,沙特阿拉伯宫廷法院顾问、通用娱乐总局主席图尔基·阿尔-谢赫的一条社交媒体推文,瞬间将曼联推向了舆论漩涡的中心。他宣称,曼联已处于向新投资者出售交易的最终阶段,并寄语希望新主远胜旧主。




错综复杂的股权迷宫:谁真正掌控着曼联?

要理解当下的局面,必须先厘清曼联独特的股权结构。俱乐部股份分为A、B两类:目前流通的A类股约5610万股,B类股则高达11.63亿股。关键在于,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的A类股,其投票权仅为B类股的十分之一。

而绝大多数的B类股,正牢牢掌握在格雷泽家族六位成员手中——乔尔(14.88%)、达茜(14.02%)、布莱恩(13.16%)、阿夫拉姆(10.33%)、凯文(9.72%)与爱德华(8.95%)。通过这种精巧的设计,格雷泽家族虽仅持有不足半数总股本,却掌控着67.91%的绝对投票权。

拉特克利夫旗下的INEOS有限公司持有近29%的各类股份及相应投票权。根据今年2月达成的协议,他通过注资3亿美元换取了体育运营主导权。但这位化工大亨的影响力早已超越绿茵场,过去18个月震撼俱乐部的成本削减与裁员计划,正是出自他的授意。

更值得注意的是,拉特克利夫虽未亲自入驻董事会,但其影响力已渗透至决策核心:首席财务官罗杰·贝尔、董事约翰·里斯与罗布·内文均来自INEOS体系,就连CEO贝拉达也是他亲自遴选的城市足球集团精英。

一条推文引发的风暴:中东资本意欲何为?

阿尔-谢赫的推文之所以能掀起如此巨浪,很大程度源于其不容小觑的身份。作为沙特宫廷顾问兼文娱总局主席,他不仅主导着举世闻名的利雅得系列盛事,更掌握着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的资源命脉。这条浏览量瞬间突破600万的推文,立即触动了全球足球资本市场的敏感神经。

尽管次日他紧急澄清自己并非买家且投资者非沙特籍,强调发言纯属球迷心愿,但俱乐部正处于高级别谈判阶段的核心信息已如野火般蔓延。这恰好印证了曼联作为顶级足球IP,在任何风吹草动下都能引爆全球关注的独特地位。




致命条款:悬在拉爵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

在当初的股权交易文件中,一个名为“拖售权”的条款深藏玄机。该条款规定,在拉特克利夫入股满18个月后,格雷泽家族可强制其参与全面出售。这个旨在防止少数股东阻挠整体交易的设计,实则为格雷泽家族铺设了三条关键路径:

其一,2027年2月前出售:必须确保每股价格不低于拉特克利夫的入股价33美元,为其投资设立保底红线。

其二,2027年2月后出售:拉特克利夫将失去价格保护,可能被迫承受巨额亏损。

其三,现时博弈优势:公开股价长期徘徊在16美元左右,若想触发拖售权,买家必须满足格雷泽家族不低于33美元的要价。

这种精妙的时间博弈,使得未来18个月成为决定俱乐部命运的关键窗口期。




格雷泽家族的困局与机遇

如果站在格雷泽家族的立场,当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抉择:

出售的诱惑

其一,搭售条款锁定的33美元底价,保障了家族利益最大化。

其二,俱乐部虽创营收纪录,但核心商业掌舵者相继离职。

其三,即将到来的债务重组面临利率上行压力,财务负担可能加剧。

持守的风险

其一,球迷抗议浪潮持续发酵,品牌价值受损。

其二,竞争对手在资本加持下快速崛起。

其三,一旦错过当前条款保护期,未来估值存在重大不确定性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雷恩集团此前曾向卡塔尔买家报出35.25美元的试探性价格。若按此计算,俱乐部估值将飙升至61亿美元,足以比肩今年NBA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的创纪录交易。




谁在觊觎红魔王座?

首先,中东势力仍是最大变数。尽管阿尔-谢赫否认沙特介入,但卡塔尔财团的身影始终挥之不去。去年未能提供足够资金证明的谢赫·贾西姆,其背后代表的国家资本从未真正离场。而曼联与沙特方面就利雅得方面友谊赛的接触,更为这场交易平添想象空间。

其次,还有科技巨头的野望。世界首富埃隆·马斯克曾经的戏言,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数字时代体育资产的新可能。虽然其收购可能性微乎其微,但科技资本与顶级体育IP的融合趋势已愈发明显。

漫长博弈:为何急不得?

回顾拉特克利夫从接触谈判到最终入股耗时20个月的经历,任何潜在交易都难速战速决。

作为上市公司,曼联需要履行严格的信息披露义务;作为全球顶级足球品牌,交易必将面临多重监管审查;而数十亿美元级别的资金调度,更需要复杂的法律与金融架构支撑。

在这场牵动全球目光的资本博弈中,格雷泽家族的时间筹码、拉特克利夫的进退抉择、潜在买家的出价勇气,共同编织成一张精妙的战略棋局。

唯一确定的是,随着阿尔-谢赫那条石破天惊的推文出现,曼联的易主这出大幕,已然再度拉开。

标签: 曼联  家族  足球  英超  格雷泽  风云再起  
相关内容